2011/12/31

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曲 夏漢、甘乃迪挑戰

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曲被許多小提琴家視為終極挑戰,明年初兩位演奏家就來台展現這套絕技。美國小提家夏漢(Gil Shaham)一月六日演出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曲中第二號、第三號組曲與第二號奏鳴曲,英國小提琴家甘乃迪(Nigel Kennedy)二月十一日、十二日演出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
夏漢與甘乃迪都曾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生,同樣拜在小提琴教母迪蕾(Dorothy DeLay)門下。夏漢現年四十歲,琴音渾厚甜美,是中生代小提琴家代表人物之一。夏漢十八歲臨危受命代替帕爾曼演出,一炮而紅,推出許多經典錄音,唯獨未錄過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曲。
甘乃迪現年五十五歲,一九八九年推出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銷售突破兩百萬張,以龐克造型及華麗風格贏得樂迷喜愛。但他並非靠外表譁眾取寵,他為《四季》注入新觀點,加入強烈節奏與亮麗音色,讓巴洛克音樂出現全新可能。甘乃迪出道十年後一度隱退,卻很快在一九九七年復出,並進行各種跨界實驗。
巴哈於一七二○年完成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曲,這套曲子其包括三首奏鳴曲與三首組曲。巴哈要求一把琴上同時發出兩個音以上的和弦,並讓不同聲部對話,開發出這項樂器的全新可能,幾乎涵蓋所有技巧,從此這套曲子被視為小提琴家必練的聖經。
不過這套曲子在巴哈過世後很快被淡忘,原因是太難,沒什麼人演出。直到十九世紀,德國小提琴家大衛(Ferdinand David)重新編輯這套曲目加以推廣,之後匈牙利小提琴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更將指法、弓法及表情逐一註記在譜上,略作修訂,更適合演奏。姚阿幸更身體力行到處演出,這組曲子獲得很高評價。
夏漢錄過許多經典,卻仍未錄製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曲,其實他對這套曲目鑽研已久,直到二○○九年才第一次公開演奏。他表示,最大挑戰是要克服孤獨感,一人走上舞台,一人面對數千觀眾,必須非常專注,「但這種一個人在台上的感覺,又有一種《小鬼當家》沒人管的自在。」
表現上,夏漢傾向採用巴洛克的演奏方式,甚至曾嘗試用巴洛克時期的弓揣摩,捨棄浪漫派大量使用的揉音,音量對比的幅度也較小。他認為這樣的回歸更符合巴哈的精神,不必有過多炫耀,讓每個音符彼此串連,散發神聖光輝。
文章選自網路新聞

2011/11/27

鋼琴家紀辛:聽音樂不要陷入文字魔障


「李斯特奏鳴曲呈現了整個宇宙的內涵!」俄國鋼琴家紀辛(Evgeny Kissin)

談他的音樂理念,話少卻字字斟酌,充滿哲理。
他希望觀眾多聽音樂,不要陷在藝評或是學者用文字解說音樂的魔障,
「即使像華格納、史克里亞賓等人曾為自己的作品寫下非常優美詳細的解說,
但直接聽他們的音樂,得到的絕對會更多。」

 紀辛現年四十歲,是中生代鋼琴家的代表人物。
紀辛擁有過人的技巧,一雙手像鐵打一般,
再困難的樂段在他手下都萬無一失。他三歲開始習琴,
十二歲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演出兩首蕭邦鋼琴協奏曲,一鳴驚人,
辛十七歲時獲邀與指揮大師卡拉揚及柏林愛樂演出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
自此活躍於國際樂壇。近年他兩度獲得葛萊美獎,出道卅年來,一再創造事業高峰。

 「尼采說,當文字及語言無法說明的時候,就讓音樂來說吧!
音樂是最通用的語言,不須翻譯就能讓人感同身受。」
紀辛說:「我想讓大家知道音樂之於我是什麼,我感受到的又是什麼,
但畢竟這世上也只有極少數的演奏家能精確傳達自己想要的意象。
這也是鋼琴家這項工作為什麼如此困難的原因,
但我很喜歡這樣的挑戰,而且從中獲得成就感。」

 他指出,其實有時鑽研再多,練得再多,
臨場表演時卻又是有新的靈感。「我記得多年前一場音樂會之前,
我去看了一場展覽,喚起我心中某種情感。
晚上演出我就將這樣的情緒反應在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一號奏鳴曲,
展覽成為我當天靈感的來源。」

 紀辛表示,今年是李斯特兩百歲生日,他在各地演出,
幾乎彈了一整年的李斯特,十一月廿九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也是獻上全場李斯特作品。
「李斯特在鋼琴藝術上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我有必要讓更多愛樂者了解他的音樂,我責無旁貸。」

文章選自網路新聞

2011/11/20

2011年國際小提琴大師胡乃元與TC室內樂團


胡乃元挑戰45人無指揮 演奏「命運」

2011年國際小提琴大師胡乃元與TC室內樂團2011 TaiwanConnection音樂節即將登場,
將由台灣大哥大與桃園縣政府文化局12月3日共同主辦2011戶外音樂會做為首站開跑,
胡乃元將獻出他在台的唯一獨奏,更將挑戰45人無指揮演奏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巡迴高雄、台中及台北。
曾獲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音樂大賽首獎,國際知名小提琴大師胡乃元,每年年底率領由國內外優秀青年音樂家組成的TC室內樂團回國演出,台灣大哥大與大師合作戶外音樂會多年,此次特別邀請胡乃元,率領TC室內樂團到宜蘭演出。

時 間:2010年12月4日19:00-21:00
地 點:宜蘭運動公園(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一段755號 )
演出者:
音樂總監/胡乃元
小提琴獨奏/胡乃元、薛志璋
低音提琴獨奏/卓涵涵
TC室內樂團

活動內容:
台灣大哥大長期投入資源於全國各地推廣古典音樂,希望藉由免費的戶外音樂會,讓更多人能輕鬆自在的欣賞音樂之美。這次特別邀請鮮少在戶外演出的國際小提琴名家胡乃元,率領TC室內樂團到宜蘭演出。

為鄉親們帶來優雅莊重的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以及歌頌理想信念的貝多芬《英雄》交響曲,並特別為宜蘭的愛樂朋友們安排一首由「最大的提琴」所演奏,詼諧輕快的《夢遊女幻想曲》。台灣大哥大與這群關懷故鄉的音樂家們希望透過音樂,舒緩緊張疲憊的精神,與您一起共同為家園努力。

曲目:
巴赫: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作品 1043
J.S. Bach: Concerto for Two Violins in D Minor, BWV 1043
波特西尼:夢遊女幻想曲
Giovanni Bottesini: Fantasia on "La Sonnambula" for double bass and string orchestra
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作品55
Ludwig van Beethoven : 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 Op. 55


文章選自:網路新聞

2011/11/11

柏林愛樂和台北市府合作將在台北小巨蛋舉辦免費的同步轉播!

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 12日免費索票!柏林愛樂和台北市府合作將在台北小巨蛋舉辦免費的同步轉播!

古典音樂超級天團─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將於十八、十九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兩場,主辦單位與北市府合作,在台北小巨蛋以「數位音樂廳」方式同步轉播,十二日(本周六)上午九時起,在捷運中正紀念堂五號出口外廣場及台北小巨蛋服務台同時開放免費索票,每場限額一萬名。

一百廿位柏林愛樂團員,在指揮大師賽門‧拉圖的率領下再訪台灣,十八日的「開幕之夜」將演出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十九日的「王者之聲」將演出拉威爾《小丑的晨歌》、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及日本當代作曲家細川俊夫的法國號協奏曲《花季》。

為了讓沒有買到票民眾也能欣賞柏林愛樂的表演,台北小巨蛋將化身為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同步轉播這兩場音樂會。台北小巨蛋將使用寬十六公尺、高九公尺的巨幅LED大螢幕轉播,螢幕大小與國家音樂廳內的舞台同尺寸,且採光纖傳輸,利用高階投影機,讓民眾看到音樂廳現場第十五排至十八排的聲音及影像。

捷運公司總經理譚國光表示,本周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在捷運中正紀念堂五號出口外廣場,可免費索取十八日「開幕之夜」的票;台北小巨蛋服務台則可索取十九日「王者之聲」的票,每場限額一萬名,若有剩餘,十三日繼續開放索取,另外每場外加一千張給弱勢團體及音樂班學生。

文化局表示,兩場音樂會採分區不對號方式入座,每人限領兩張,七時卅分演出,相關訊息可電洽台北市民熱線一九九九。

2011/10/05

520大提琴

新竹製琴名家余榮華完成世界最大的大提琴,

昨天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舉行上弦儀式,

這把超級大提琴高520公分、寬180公分,費時一年多完成,

余榮華希望做「一生值得懷念的事」,同時紀念他父親。

製琴家余榮華完成520公分高的低音大提琴,昨天舉行上弦儀式,他做過的大、小琴超過700把。
記者李青霖/攝影
余榮華從事木藝業40年,專注弦樂器製作也廿多年,從做小提琴開始,到中、大提琴,還有吉他、曼陀鈴和琴弓,超過700把,希望在60歲前完成一件大事,「520低音大提琴」實現他的夢。

這把琴使用五大洲的木料,包括台灣柳安、孟宗竹及印度、印尼、非洲、歐洲進口的紅櫸木、黑檀、紫檀、楓木、黑赤木等,從琴身、琴頭,一步步完成,光材料費就近50萬元,需十多名壯丁才搬得動,更別說彈奏,得登上高梯,多人協助才行。

余榮華是新竹市鐵道藝術村駐村藝術家,文化局昨天在藝術村辦大提琴上弦儀式,余榮華說,這把超大的樂器,琴頭銅製品就要350公斤,要把四根弦固定,得其他藝術家幫忙,轉一圈軸心才動0.1公分左右,相當費力。

「520大提琴」首度亮相,新竹市長許明財、文化局長林榮洲與東園里長何文德都到場,文化局預定10月5日為大提琴辦遊街活動,從藝術村到市府,在市府廣場還安排新竹國小、建華國中、光華國中弦樂手合作,辦一場「迎琴演出」;隨後到文化局梅苑畫廊展到10月16日。

「這是對自我的挑戰」余榮華說,從構思、設計、備料到製作、組裝、測試,每階段都是考驗,「是我製琴生命一個美麗的驚嘆號」!

老家在新竹縣新埔鎮的余榮華,國中畢業第二天就被父親送到15公里外的木工廠當學徒,靠這門技術養活一家人,他相信,父親在天之靈,也會欣喜。

本文選自【2011/09/29 聯合報】




2011/09/03

大提琴成人團體班開新班囉



這一路來看見大家的成長說真的 很感動!
很多同學都是上班族,為了圓自己學大提琴的夢想
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從完全不會拉琴到可以很穩健的在舞台上一次又一次的拉奏出美妙的旋律

還有從來沒有過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在大提琴大合奏團一起拉奏大提琴
看見大家享受在拉琴的氛圍裡那種成就感真的很棒。


成人學琴與兒童琴的教學和教材絕對是不同的
所以在成人教學上老師也為特別編了一套樂曲
都是經典的古典樂曲、電影配樂、西洋歌曲...等等
每一首樂曲 都是常常聽的樂曲
在熟悉的旋律中學習拉奏
會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而每一首樂曲,都有學習的目標
所以在一首樂曲中都有新的技巧和目標



現在我們要開新班
時間於周二白天的時段

對拉奏大提琴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
☆報名表請按這裏☆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key=peJPojsX6zcukSEXipybyCg


與田老師音樂工作坊同步登出

2011/07/10

黃盈媛 大提琴獨奏會 "大提琴之舞"

黃盈媛 大提琴獨奏會
"大提琴之舞"

之前會想要去聽這場音樂會
主要有二個動機
第一:伴奏 顏華容老師,一直是我的偶像
鋼琴技巧高超不說,在音樂的處理上及音樂造詣上真的很令人佩服
其二:這次所有要演奏的曲目,都相當吸引人(如圖)

這次的選曲我相當喜歡
演奏的都是大提琴曲目中很經典的小品
以往小廳的一些獨奏會
大部分的人都會因為時間的考量
都會偏向演奏"奏鳴曲"等等的
因為三~四個樂章加起來總是很夠時間
好聽是好聽但是
聽久了總是會想換點不一樣的

其實大提琴有很多很棒的小品
精緻,旋律又動人,
又可以聽見大提琴很多炫技的地方
全曲時間大約5~7分鐘左右
但是通常只有在比賽或是音樂會最後的安可曲時才會聽見
有點可惜
這次的音樂會,選了11首經典的大提琴小品(有幾曲是改編曲)
做為演奏曲目

中場休息的時候
聽見很多人在討論這次的曲子
而演奏的黃老師很多人在稱讚
音樂很棒,琴聲動人...等等
感覺台下的觀眾反應相當好
大部分的人都很專注的聆聽
而我
也許是曲子都很熟的關係
聽起來格外有感觸
很推薦POPPER的作品
拉奏大提琴的人多多少少都認識
他寫給大提琴的作品非常多
樂曲優美、技巧有相當有挑戰性
而這次演奏二曲POPPER的作品
馬厝卡舞曲以及音樂會波蘭舞曲
都是相當經典的作品

聽完音樂會,讓我想到有一片CD那是我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朋友送我的
我相當喜歡,是我珍藏CD中的其中一片,
CD裡面所以的曲目都很值得一聽,
而以前在當學生的時候
都以可以演奏CD裡面的曲子為目標
而每每學會其中一曲
都會感到莫名的開心
但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在賣
如果還找的到
那...部要懷疑,買就對了!
(如圖)
















2011/07/01

大提琴家 王健 來台灣囉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新樂季開幕音樂會將分別於7月8日、9日
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與台中中興堂演出的「水藍的C調樂章」,
國台交藝術顧問水藍將邀請大提琴詩人王健,首度與國台交合作演出。

王健4歲開始學習大提琴,10歲在中國被美國小提琴教父史坦發掘,
之後離開中國進入耶魯大學與茱莉亞音樂院深造,
成為世界知名的大提琴獨奏家。
此次「水藍的C調樂章」精選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
同時呈現2位偉大作曲家交響曲創作的起始點,
王健則將演奏海頓的「C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

國台交2011-12新樂季,圍繞著貝多芬9首不朽的交響鉅作。
除邀請王健之外,也將陸續安排陳薩、張莎拉、普雷斯勒、里安提格等
目前活躍於國際樂壇的音樂家們客席獨奏;小提琴家林昭亮則受邀擔任駐團藝術家。

國台交針對 2011/12樂季推出66專案,
在7月31日前訂購樂季票券(7月8日至12月31日)滿6張以上,即可享有6折優惠,詳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2011/05/29

傳藝金曲明登場 Janet大秀小提琴


近年來,不管是傳藝界或流行界音樂都掀起一股跨界風,
在傳藝金曲頒獎典禮上,由Janet、台灣鼓王黃瑞豐、
豎琴兼編曲李哲藝、二胡廖佩妤、琵琶鄭亦鈞、
大提琴黃盈媛等國內音樂好手組成「台灣瘋跨界樂團」,
就帶給觀眾們一場聽覺的饗宴。

「台灣瘋跨界樂團」在今晚的頒獎典禮上,
精彩詮釋了融合中西樂的「跨界瘋樂」組曲,
包括丟丟銅仔、天公落水、鳳陽花鼓、賞月舞、龍貓與無樂不作。
Janet穿上白色小洋裝,拉起小提琴來架式十足。

尤其Janet在拉到最後一首《無樂不作》時,
還調皮跑到主持人王文華與柳翰雅旁邊,
三個人隨著音樂一同搖擺身體!「台灣瘋跨界樂團」精彩的表演,
頓時獲得在場所有來賓的喝采!Janet表示自己表演時非常緊張,
很怕出錯,但她精彩的表演還獲得了馬修連恩的稱讚!
選自網路新聞

2011/05/11

大提琴天後:顧德曼 五月十三、十四 (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繼羅斯托波維奇之後碩果僅存的
俄國實力派大提琴天后顧德曼2011年再度受邀來台,
此行她將挑戰被奉為大
提琴聖經的巴赫6首無伴奏組曲,甚受國內古典樂迷期待。

曾經來台灣演出多次
對於她的演奏
有很深刻的俄式風格
有別於馬友友、麥斯基的表演方式
這次演奏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經典作品
很值得期待
有全然不同的詮釋風格以及演出

建議很多第一次聽巴哈無伴奏音樂會的朋友
聽音樂會之前一定要坐一下功課
因為很多人去聽音樂會只會跟著大家一起拍手
樂曲的起承轉合如果了解不是比較好
不然很容易恍神
眼睛觀察的是演奏家的服裝是哪個牌子的
還有再算觀眾席有幾個人開始打瞌睡
一晃眼,音樂會結束
什麼都沒收穫
所以先了解巴哈大提琴無伴奏這部作品為何對大提琴是很重要的曲目

巴哈六首無伴奏組曲,每一首由六段古代舞曲組成,
分別是第一曲前奏曲、第二曲阿勒曼舞曲、
第三曲庫朗舞曲、第四曲薩拉邦德舞曲、
第五曲沒有固定(第一、二號為小步舞曲,
第三、四號為布雷舞曲,第五、六號為嘉禾舞曲)、
第六曲吉格舞曲。

創作背景

音樂之父巴哈,無疑是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
如果要將他的作品做最簡單的時期區別,可粗略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1708-1717年間的威瑪時期,此時最主要的作品是管風琴曲。
第二階段是1717-1723年間的柯登時期,雖然僅有短短的六年,
但卻是他器樂曲創作最旺盛的階段,包括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布蘭登堡協奏曲、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與奏鳴曲、小提琴協奏曲、
創意曲、十二平均率等等,都在這個時期完成。
第三階段是1723-1750年間的萊比錫時期,此時主要創作為合唱曲。

接著我就更詳細地,將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
所選用的舞曲性格加以說明,讓大家欣賞時能更進入狀況。

第一段前奏曲(Praeludium):
一般的組曲並沒有前奏曲,但有時作曲家因需要會在組曲前加上前奏曲當作開頭,
以這闕無伴奏大提琴曲正是這樣的情況。
前奏曲是由帶有兩個帶有對比性格的主題所構成的完備形式。
是一種即興的自然性格,強調分解和弦、音階進行、自由展技,
有點像是具有熱身功效的曲子,用以喚起組曲中的後面幾首舞曲。

第二段阿勒曼舞曲(Allemande):
是一種古老日耳曼(德)的舞曲,速度中庸多為四四拍子而且不改變節奏,
兩段式,前、後兩段的長度幾乎相等。主要特徵在於興奮感十足、
充滿裝飾的主旋律上。在一首組曲中,它往往是約定成俗的開頭曲。

第三段庫朗舞曲(Courante):是一種三拍子的法國舞曲,
通常比一般的日耳曼舞曲速度快,由於每小節的強音經常會變動
因此聽起來比阿勒曼舞曲更為輕巧、快速,更具有流動力。
同樣為兩段式,前、後兩段的長度相同。

第四段薩拉邦德舞曲(Sarabande):
十七世紀西班牙一種三二拍或是三四拍子的舞曲,
給人的感覺是緩慢莊重。與其他舞曲最大的不同,
在於它少用流動性的聲部,而著重在以穩重的和聲結構緩緩推展。
同樣是兩段式,通常後半段的時間較長,
因此有時後半段還再分成兩段。
後來,它成為奏鳴曲慢板樂章的前身,尤其是海頓時期的奏鳴曲最為明顯。

第五段正如同我前面所說,
在這套作品中是較多變化的,其中第一、二號採用的小步舞曲(Menuetto),
這種舞曲後來廣泛地使用在交響曲、奏鳴曲上,
同時也是組曲中眾多舞曲形式唯一被納入交響曲系統的舞曲,
形容一種優雅的跳舞。第三、四號採用的布雷舞曲(Bourree),
布雷的原意就是「振翅」,是一種快速振動的感覺。
第五、六號採用的嘉禾舞曲(Gavotte)則是當時相當流行的宮廷舞曲,
放在組曲中通常是緊接著薩拉邦德舞曲,也是兩段式。

第六段吉格舞曲(Gigue):
是流傳於英國民間的古老舞曲,
絕大多數為三拍子系統,具有活潑快速的性格。
也有人說這是源自義大利西西里的節奏,
眾多主題間常常彼此模仿出現,兩段式而且長度相當一致,
第二段從主題模進開始,通常放在最後當成整首組曲的終曲。

在當時有的組曲形式會在舞曲之外,
還加上抒情曲、變奏曲,或在基格舞曲之後加上夏康舞曲,
但巴哈採取的是標準的古典組曲形式,因此並未添加這寫曲子到組曲中。

從資料上看來,六首無伴奏大提琴曲中前四首是為當時的一般大提琴(古大提琴)所寫,
第五首為了便於演奏,最高音弦必須調低一個音(但後世提琴家很多已經不這麼作),
第六首則是巴哈為他的新樂器五弦大提琴所寫。



創作技法

當時在科登宮廷裡有兩位古大提琴家
(Viola da gamba)傅貝爾曼(Christian Ferdinand Abel)、
李尼希克(Christian Bernhard Linike,同時也是此曲首演者),
巴哈便以他們為對象,譜寫這套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在當時古大提琴有六根弦,
而巴哈則發展出了一種五弦大提琴(Viola pomposa),
因為想試試新樂器的性能,因此引起他創作大提琴曲的興趣。

幾乎在同一時期,
巴哈也寫了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組曲,
是每位小提琴家必錄的經典。但也許您感到好奇,
為何巴哈為大提琴寫的無伴奏只有組曲,而沒有奏鳴曲呢?
反觀無伴奏小提琴曲則是組曲、奏鳴曲基交替出現,風格豐富許多。
據了解,因為當時大提琴主要負責的是數字低音的工作,
擔綱獨奏演出的情況實在不多,
加上那時股大提琴的音色黯淡、樸素、共鳴度不佳,
因此如果以它來演奏奏鳴曲這種著重架構、強調主題發展的長時間樂曲,
過於嚴肅的主題加上沉悶的琴音,恐怕聽者會感到煩悶而睡著。
因此巴哈選擇情緒輕快多樣的古代組曲為形式,為大提琴譜寫了六首組曲。
(他所寫的三首古大提琴奏鳴曲因為有大鍵琴合奏,因此情況另當別論。)

組曲顧名思義是由許多小曲「組合」起來,
在當時組曲有其約定成俗的「配套」組合,
也就是「阿勒曼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的標準組合模式。
在十七、十八世紀,組曲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樂曲形式,
以巴哈的作品為例,就曾寫過英國組曲、法國組曲等按照配套創作的組曲型作品。

組曲中的每一首舞曲,
不管是何種舞曲通常都是兩段式(前半段反覆,後半段也反覆)的歌謠舞曲,
一連串舞曲串成一整首組曲,舞曲與舞曲彼此間的形式、
調性相同,因此它們主要以節奏性格、速度快慢來區分辨識。

(部分資料參考網路)

希望這些資料對於要去聽樂會的人,有幫助囉!







曾與顧德曼合作過的世界頂尖樂團包括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倫敦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聖彼得堡愛樂
管弦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等。
與顧德曼合作過的知名指揮包括薩瓦利希、穆悌、阿巴
多、海丁克、泰密卡諾夫、契利比達凱、羅斯托洛波維奇與庫特馬索。
顧德曼也常受邀在全球各大音樂節中 演出,
如薩爾茲堡音樂節、柏林音樂節、維也納音樂節、盧森音樂節以及倫敦BBC逍遙音樂節。
2000年夏 季,顧德曼與柏林愛樂合作,由海丁克指揮,在柏林音樂節的開幕式上演出,轟動一時。
顧德曼在全球各地 的演出,樂評家都給予高度肯定,
英國每日電訊報Robert Henderson表示:「顧德曼在英國巴比肯中心的音樂
會由阿巴多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奏浦羅柯菲夫為大提琴與樂團寫的交響協奏曲,顧德曼的演奏非常精彩,
甚至她的老師羅斯托洛波維奇也難勝過。」

顧德曼另一個擅長的領域是室內樂,她的合作伙伴包括已故的鋼琴巨擘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
自己的 先夫小提琴家柯甘(Oleg Kagan)、
鋼琴名家阿格麗希(Matha Argerich)、大提琴家麥斯基(Misha Maisky),
以及中提琴家巴什梅特(Yuri Bashmet)。李希特生前對顧德曼的大提琴造詣讚賞備至,稱她是
「音樂真理的化身」。
另一位大提琴名家卡沙多(Gospar Cassadó)則形容她「如同一朶嬌嫩的花朶,卻擁有
橡樹般堅韌的根莖。」

2011/04/14

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大提琴在台灣!


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大提琴在台灣!
奇美博物館昨日公開最新一批館藏,
包括一五七○年代製作的兩把小提琴、
一把中提琴,以及一五六六年製作的一把大提琴,
四把琴加起來超過一千六百多歲。

這把名為「法皇查理九世」的大提琴,
是法皇查理九世任命製造,
歷經法國大革命戰火,
最後由民眾從皇宮中偷出來,
目前全世界只剩三把,
奇美收藏的就是其中一把,
也是目前公認歷史最久、
且還能拉奏的一把琴。

由於四把琴都是出自提琴製造界的
祖師爺安德烈.阿瑪蒂(Andrea Amati)之手,
來頭不小,光是保險金額加起來就超過五百萬美元,
可見價值不菲,奇美博物館堅持不願透露蒐購價格。

奇美博物館顧問鍾岱廷表示,
這些樂器不只歷史悠久,
更重要的是全數出自
安德烈.阿瑪蒂之手,阿瑪蒂
是目前公認已知最早有系統製作小提琴的人,
幾乎製訂了所有提琴的規格及造型,
從琴身的規格可看出提琴樂器在數百年間的演變。

以「法皇查理九世」大提琴為例,
整把琴身猶如藝術品,
琴的背板還有義大利畫家安古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繪製的三組皇冠,貴氣逼人;
當時大提琴的琴身尺寸
也比現代大提琴長六公分、厚三公分;
琴弦原本是五弦,現則改為四弦。

此外,這把古董大提琴的聲音特別渾厚,
最低音的音頻約為廿三赫茲,
比一般大提琴的九十二赫茲低許多,
現場演奏時連地板都能感受到震動。
這把琴的前任主人、
德國大提琴家貝格(Julius Berger)
曾多次演奏這把琴及錄音,
這四把名琴將存放於台南奇美博物館。
奇美近期也和南藝大及台師大音樂系合作,
將館藏名琴出借提供樂團使用,
四月廿、廿一日由陳美安指揮南藝奇美管絃樂團、
與石川靜率領的庫伯力克三重奏合作
演出貝多芬C大調三重協奏曲;
台師大學生推出的
兒童音樂劇《是誰抓走了阿瑪蒂》則下鄉巡迴演出。
(轉載:中時電子報)

2011/03/24

迷漓世紀末-馬勒第七迷漓世紀末-馬勒第七&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三月份推薦聽的音樂會之
三月二十六日(六)七點半
在國家音樂廳
指揮│斯蒂芬‧索優姆
大提琴│蓋瑞‧霍夫曼
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迷漓世紀末-馬勒第七迷漓世紀末-馬勒第七&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呂紹嘉說,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充滿世界末的氛圍,具有鬼魅般的影子。
第七號給人的不安,或許出於馬勒對自己生命的預知,
在樂曲創作完成、等待首演之前,
1907年馬勒的生命發生重大變化 — 長女死於腥紅熱,
自己被診斷罹患心臟病,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的職務被解除。
這一切的打擊,讓馬勒更以悲劇、無奈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人生。

同場演出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樂曲中動人的主題旋律,
出自作曲家在接受手術後,躺在病床上的靈感,具有勾動人心的力量。
如果有看過電影無情荒地有琴天的朋友
對這首樂曲一定不陌生
在描述大提琴家杜普雷一聲的電影
此曲也是杜普雷的經典代表之曲
這次音樂會擔綱大提琴演出的霍夫曼來自加拿大,師承大提琴名家史塔克,
為羅斯托波維奇大提琴大賽得主、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一員。

獨奏家介紹:

蓋瑞.霍夫曼 霍夫曼是當代最傑出的大提琴家之一,在演奏的駕馭力、優美的琴音,以及詩意豐沛的感性詮釋最讓人津津樂道。1986年霍夫曼於巴黎贏得羅斯托波維契國際大提琴大賽,以北美地區首位獲獎的音樂家而蜚聲國際。他是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所屬的音樂家之一,曾經為多位作曲家所寫的大提琴協奏曲擔任首演,其中包括羅倫.佩帝基雷德、喬爾.霍夫曼、雷諾.加努、基爾.紹哈特、葛拉西安.芬濟,以及艾利略.卡特等。1956年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除了演出之外也致力教學工作,霍夫曼是印地安那大學音樂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於當地任教8年。也經常在世界各地開設大師班。現居巴黎,是一位活躍的專輯藝人,所使用的大提琴,是1662年尼可羅.阿瑪蒂所製的「里歐納.羅斯」。

(文字部分來自兩廳院音樂會介紹)

2011/02/28

(轉載)大提琴三字經~1坐姿

最近在網路上讀到一篇不錯的文章


(轉載給大家,雖然我不認識創作者,但很謝謝你)
這一帖三字經,對押韻、字數都展現了
國學世界淵博大精深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對拉奏樂器描述的貼切
希望這簡單的幾句話
對拉大提琴的你有很棒的幫助!

今天先介紹坐姿的部分。

坐要正,背要直,心應靜,腦亦清,
雙肩雙臂應放鬆。
凳坐半,稍前傾,雙腿分,輕夾琴,

左腿膝蓋頂著琴。
琴稍右,十五度,c弦扭,齊耳平,

四個支點把琴定

(圖:選自網路,示範者:馬友友)

2011/01/15

樂理小常識 嘉禾舞曲




演奏樂曲前,我喜歡先把樂曲了解之後再練習
如此一來對於樂曲要表達的東西就很有方向
練習起來也比較事半功倍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很多人寫的
"嘉禾舞曲"到底是什麼囉

嘉禾舞曲 GAVOTTE
時間:大約十六世紀十七世紀晚期
地區:流行於法國各地的鄉村舞曲;它既也是正式的宮廷舞曲
速度:標準的嘉禾舞曲速度是中等
拍子:2/2拍 或4/4拍
有時會以不完全小節開始
嘉禾舞曲曲是單純,樂曲清晰,演奏時要愉悅而且清切,避免太強烈的情感表現。
十八世紀前半期,許多作曲家都將嘉禾舞曲做為組曲的一部分,
其放置的位置通常放在阿勒曼舞曲、庫朗舞曲、薩拉邦得舞曲之後

建議視聽樂曲:郭(葛)賽克:嘉禾舞曲;巴哈:嘉禾舞曲

2011/01/14

Facebook禮物銀行天天抽好禮,粉絲破萬加碼iPad

Facebook禮物銀行天天抽好禮,粉絲破萬加碼iPad
喜迎民國100年,Facebook百萬會員現在有福囉!業者推出的「Giftbank禮物銀行」現在大手筆迎賓,只要你有Facebook,趕快加入「Giftbank禮物銀行」,每參加一個活動,完成活動步驟就能馬上獲得「G幣」,可以免費兌換精選好禮,還有機會獲得百貨禮券、免費看電影喝咖啡......,以及把當今最夯的iPad帶回家!
「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這就是「Giftbank禮物銀行」最大的信念。在這裡,你可以天天看到不同型、超Hot的"網路正妹",她們會每日一問,只要你留言且轉貼資訊跟好友分享,馬上現賺5點「G幣」,還可以加碼抽獎。
除了和正妹互動,你也可以填寫問卷、參加投票活動賺好康。只要花不到三分鐘完成活動步驟,「G幣」入袋之外,還能抽電影票、五星級飯店餐券等等,讓你玩得開心、也賺得超值!而且只要你夠努力參加活動,就可以更快賺到更多「G幣」,兌換糖果耳機、數位相框、iCash卡、百貨公司禮券等各式各樣的禮物。
為了慶祝「Giftbank禮物銀行」在民國100年開張,現在加入、完成初始的推薦設定,50點「G幣」馬上送!機會難得,動作要快!而且「Giftbank禮物銀行」每個活動都是"限時限量",動作太慢就得等下一次機會囉!趕快去搶好康:http://www.giftbank.tw/Event/Wall/giftbank.aspx